精选丨在塞尔维亚山村庄体验传统“婚姻”

日期:2025-10-11 浏览:

当地时间9月29日,在塞尔维亚西南部马连山区的“好客民族村”民俗村落,一位当地村民手拉手风琴,演奏传统民谣,欢迎中国游客到访。新华网记者陈颖 摄新华网贝尔格莱德10月10日电(记者陈莹)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出发,登上山峰130多公里,历时近两个半小时到达西南的马连山脉。半山腰,有一个传统的木屋村,名叫“待客民族村”。 当地时间9月29日,在塞尔维亚西南部马里山区的“好客民族村”民俗村,当地村庄举办并演奏传统民歌,接待中国游客。新华网记者 陈颖 摄 下午3点30分,金色的阳光洒在村口令人惊叹的山坡上,照耀着初秋的空气。十几位村民穿着塞尔维亚传统服饰,手拉着手,吟唱着民歌,用传统的手风琴曲调跳舞,而不是合唱。队伍两侧,两名年轻人分别打破了中国和塞尔维亚国旗。他们有蜜蜂n在这里等了很久了。 歌声和笑声从空中移开,沉入不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和静谧的山谷。这座美丽的山村即将见证一场别样的“婚礼”。 随后不久,一辆旅游大巴停在村口,车上下来了20多名中国年轻游客。他们现在将在山村体验“婚礼”。 当地时间9月29日,在塞尔维亚西南部马里山区的“好客民族村”民俗村,当地身穿塞尔维亚传统服饰的村民唱着传统的婚礼歌曲取悦中国游客。新华网记者 陈颖 摄 辛勤拉着游客的村民们围成一圈,随着手风琴的节奏翩翩起舞。这一幕一开始,气氛很快就进入了高潮。很快,游客们按照最初的“职责”领取了服装和道具。新娘和她的亲朋好友在老人的带领下村民们扮演的姑娘们,走进结婚的屋子,等待新郎的到来。 当天的婚礼由18岁的男孩马林科维奇主持。他驾驶着四轮马车,在一群亲朋好友的陪伴下,来到了新娘家门口。露台门被女子的一群亲友堵住。传统上,新娘应该用步枪射击挂在门上方的苹果。这样他就可以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来保护他未来的家庭。 砰的一声,苹果掉到了地上,大家鼓掌。 很快,新郎牵着新娘的手,乘坐马车,登上“婚礼”仪式。 仪式上,新娘在村里的引导和司仪的带领下,完成了向屋顶扔苹果、洗钱币、撒小米等仪式。新娘献上鲜花,交换信物,一起喝了一杯水,意思是洗漱业力并开启新的生活。 “这就像踩在另一个生命上。”扮演新娘的肖翔说:“这些仪式让我想起了中国婚礼上的花束。传统不同,但祝福和情感是一样的。” 他被当地人的热情所感动。 “整个体验非常真实,让我融入了当地文化。真的很有趣,也很有用。” 马林科维奇承认,这是他第九次扮演新郎。 “每当我学到一些关于我的文化的新东西时,”他说。 “这不仅仅是一场表演,更是连接两个国家的一种方式。” 2000后游客陈俊宇饰演新娘的妹妹。 “整个‘婚姻’非常有活力,当地人会不断地和你互动,激发你的热情,让你真正沉浸在这里。我自己也有很多快乐,感受到塞尔维亚人民的诚实和善良。” 不久,结婚成亲,宾客齐聚大厅宴会开始婚宴。长桌上摆满了当地的传统菜肴,有新鲜煮熟的面包、当地农场的蔬菜、鸡肉、羊肉、火腿、馅饼、奶酪,还有村民制作的传统酒梅……“这里的物资运输很不愉快,所以所有的食材都来自我们的有机农场。”原住村创始人泽利科·斯雷迪奇端着一杯酒说道。 “当你参加‘塞尔维亚人的婚礼’时,所有的担忧都抛在了脑后,”他说。 “庆祝、欢笑、快乐——我们希望每位客人都能体验到这种快乐。” 斯雷迪奇说,民俗村已经运营了23年。作为2019年迎来的第一批中国游客,接待了近300个中国旅游团体验传统婚礼习俗。 国内旅行社旅游负责人丁童童表示,这种深厚的文化体验让游客真正与当地人建立起情感联系。 “相比只看到g景点,这种互动体验更清晰,更容易记住。”陈俊宇补充道。 据当地导游尼古拉斯介绍,这场“婚礼”最让人感动的就是庄重与欢乐的融合:“看似严肃的仪式,其实充满了乐趣。而乐趣是了解文化的最好方式。” 夜幕降临,手风琴的曲调仍在山谷中回荡。大家都笑了,回忆起今天的场景,就像是在电影片场一样。 对于远道而来的中国游客和这座山上偏远村庄的村民来说,这场短暂的“婚礼”是一次跨文化的体验。 (编辑:艾文、崔悦) 分享这么多人都能看到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